1.场景消费金融
场景金融,也称场景消费金融,源于场景理论中的“拟剧理论”“媒介场景理论”,将金融行为(包括移动支付)、消费活动与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使金融支付从现金、柜台卡转账、ATM自助转账、POS刷卡支付、网银与手机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发展为场景化金融支付,打破了银行物理网点和互联网上服务场景的局限。
2.场景消费金融业务有哪些
场景消费金融根据垂直场景,可分为网购分期、教育场景、旅游场景、房产后市场场景(租房场景、装修场景等)、汽车后市场场景、医美场景等。
(1)购物场景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进行分期支付或获得消费贷款,包括银行与商家合作提供的商品分期、互联网电商提供的消费贷款、与电商无关的向银行申请的消费贷款。
(2)教育场景
用于购买教育类产品或服务的信用贷款。包括教育技能培训、考试费用、学费贷款等。
(3)旅游场景
旅游费用的消费贷款。
(4)汽车后分期
用于车辆购买后的消费分期。
(5)租房分期
用于租房贷款,第三方支付。
(6)装修分期
设计、施工、主辅材购买费用贷款。
(7)婚庆场景
为婚礼筹办,婚礼服务等场景提供消费贷款。
(8)其他场景
基于其他消费金融场景所提供的消费贷款服务。
3.场景消费金融市场运行机理
场景消费金融的产业链一般包括消费供给方、需求方、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外围服务方等。
(1)消费供给方指提供消费服务的机构,包括商品的供应商、服务的提供商等。场景消费金融通常需要资金提供方和消费供给方进行合作,商定具体资金流转方式,这和传统现金贷业务中贷款和消费分离的情形存在较大区别。
(2)消费需求方是在各消费场景中需求的人群。这些人群可以按照多种区分方式进行分类,以匹配不同场景。如在购物场景中,需求方可按年龄段进行区分,同一年龄段的需求更为一致;在教育场景中,需求方可按照学生,职场人士区分;装修场景可按不同装潢层次区分等。分析不同场景下人群的需求,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贴身金融服务。
(3)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是指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即资金的借出方,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和小额贷款公司等。目前消费金融的服务平台正在不断增加,各种资金平台纷纷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未来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4)外围服务方是指消费金融运转过程中的监管、征信、催收等服务单位。
4.场景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
现阶段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一种是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起的金融系,主要优势是后备资金相当充裕、有着十分深厚的客户积累;
一种是由产业集团发起的产业系,其在产品设计和消费场景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发起的电商系,它们的优势在于大数据积累以及消费金融客户的转化。零售企业在消费基础、消费数据积累及消费场景入口等方面具备发展消费金融的先天优势,因此在场景消费下,新零售企业发展消费金融,不但能够为自身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动内需和消费,拓展零售企业的业务规模和渠道。
以上梳理了场景消费金融的定义、业务种类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CE安全网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金融债券?特点是?
什么是去中心化金融?什么是中心化金融?区别一览
什么是普惠金融?核心内容包括哪些?
2022-05-07 / 123.7M
2022-05-07 / 25.7M
2022-05-07 / 62.2M
2022-05-07 / 41.1M
2022-05-07 / 90.4M
2022-05-07 / 39.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