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存储器
计算机通常具备多层次的存储结构,除主存储器外,为用户提供一个比主存储器容量更大且能随即访问的辅助存储器。借助虚拟存储技术使辅助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密切配合,对用户来说,好像计算机具有一个容量比实际主存储器大得多的主存储器可供使用,因此称为虚拟存储器,简称虚存。虚拟存储器的地址称为虚地址或逻辑地址。程序运行时,中央处理机实际访问的存储器仍然是主存储器,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称为实际存储器,简称实存。实存的地址称为实地址或物理地址。
2.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1) 对换性:对换性是指允许在作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换进、换出,在进程运行期间,允许将那些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从内存调至外存的对换区(换出),待以后需要时再将它们从外存调至内存(换进);甚至还允许将暂时不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待它们重又具备运行条件时再调入内存。
(2) 虚拟性:虚拟性是指能够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所看到的内存容量远大于实际内存容量。
(3) 多次性:多次性是指一个作业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运行。亦即在作业运行时没有必要将其全部装入,只需将当前要运行的那部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即可;以后每当要运行到尚未调入的那部分程序时,再将它调入。
3.虚拟存储器的实现
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是建立在页式、段式、段页式三种存储管理基础上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推出的不少芯片,可同时提供这三种方式供用户选择。
(1)页式存储管理:主存分配以页为单位,管理由若干页组成的作业。把作业地址空间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页,把主存储器空间分为大小与页相同的“存储块”,存储管理机构将作业的“页”离散地装入主存储器“存储块”内。用页表来实现作业逻辑地址到主存储器物理地址的映射。其优点是作业可离散地装入主存储器,避免了大量代码移动,页内零头小。缺点是每页不是相对完整的代码,不便于实现代码共享和保护。
(2)段式管理(segmentation):是指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段(segment)进行存储,每个段都是一个逻辑实体(logical entity),程序员需要知道并使用它。它的产生是与程序的模块化直接有关的。段式管理是通过段表进行的,它包括段号或段名、段起点、装入位、段的长度等。此外还需要主存占用区域表、主存可用区域表。
(3)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即先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个段,再把每个段分成若干个页,并为每一个段赋予一个段名。右图示出了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和地址结构。
以上梳理了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及特征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CE安全网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服务器虚拟化是什么?优势有哪些?
什么是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有哪些?作用、原理介绍
计算机 服务器行业:产业数字化推动服务器景气度持续提升-220629(33页).pdf
2022-05-07 / 123.7M
2022-05-07 / 25.7M
2022-05-07 / 62.2M
2022-05-07 / 41.1M
2022-05-07 / 90.4M
2022-05-07 / 39.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