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足迹
1992年生态足迹的概念被Rees提出,它旨在定量测量特定人口对资源消费的需求,当前,关于生态足迹的定义尚未统一,不同学者或机构有着不同的解释:
根据全球足迹网络(CFN)的最新解释,将生态足迹定义为:基于现有的资源管理水平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需求的度量。
Wackernagel等(1999)将生态足迹定义为:生产所有供这些人口消费的产品以及吸收这些人口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也有学者将生态足迹定义为:生态足迹是指任何一个已知人口和经济的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群体(人口、人类社会)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压力,能够评估一个具有特定人口和经济的区域自然资源消耗和废物同化需求。
2.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EF=N·ef =N·Σ(aai)=ΣrjAi=Σ(ci/pi)
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i为所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占有的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
3.生态足迹和碳足迹
(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的需求的分析方法.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生态足迹通过测定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越大,表明对大自然的影响和破坏越大。
比如:
原始人住山洞,打猎,摘果子,生活极端简陋,对大自然的索取极少,生态足迹很小;
现代人,住别墅,开汽车,享受奢华生活,对大自然的索取极大,生态足迹很大。
(2)“碳足迹”
与能源消耗量有关.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消耗了多少能源(包括石油、煤炭、电力),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也包括甲烷,氧化亚氮)。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元凶。
能源消耗量大,碳足迹就大,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大。
以上梳理了生态足迹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与碳足迹的对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CE安全网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赛热科技(SAI):2021年碳足迹报告(英文版)(24页).pptx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碳足迹核算-中国中小企业(SME)碳报告工具用户指南(2022)(28页).pdf
赛热科技:全球比特币产业碳足迹报告(22页).pdf
2022-05-07 / 123.7M
2022-05-07 / 25.7M
2022-05-07 / 62.2M
2022-05-07 / 41.1M
2022-05-07 / 90.4M
2022-05-07 / 39.1M